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4章 上车饺子,下车面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杨朝升和贺拥军决定。

大家都去他们俩的落脚点,凑合一晚上得了。

弄不来行军床,就打俩个地铺。

总比在闹哄哄的火车候车大厅里待上一宿,强上不少。

几人一路行来,途经一间邮政所。

贺拥军是一个雷厉风行的行动派。

既然将事儿揽了上身,不立马付诸于行动,显然不符合他的性格。

“杨朝升,我进邮政所打几个电话,你们去街对面的那个馆子等我。”

杨朝升会意地点点头。

便领着自个儿大哥、侄子和徒弟去下了馆子。

馆子的名字叫作《二荤馆》,远远就能闻到烹制猪下水和羊杂碎的香味。

这是一家平民小馆。

今儿,馆子里头很热闹。

在津门味的说话声里,还夹杂着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南腔北调。

“大哥,咱们今儿吃点儿嘛?”

来到馆子前台,杨朝升扫了一眼在墙上挂着的餐牌。

嚯——

真格儿琳琅满目,这家小馆的菜式可不老少。

杨朝升今个儿做东请客。

请的还是自个儿多年不见的大哥。

按照老理儿,必须得征求他大哥杨朝义的意见。

吃点儿嘛——

“还能吃点嘛?‘上车饺子,下车面’,只要是个面食儿就中。”

……

“六弟,你是不知道。咱们家逃荒到了南方安家,见天吃稻米,几个小的还能凑合。我们这些大人,那是做梦都想,吃一口麦子磨粉做的面食儿啊!”

当年,老杨家一路逃难,在南方的雁城安了家落了户。

俗话说:破家值万贯。

杨家人对这句话,那是深有感触。

破衣烂裳的一大家子,要想在外乡之地扎下根来,从无到有重新建设家园。

这里头的巨大难处和种种心酸可想而知,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今——

老杨家人的日子过的也不宽裕,经年累月的拉着饥荒。

湘省的民风彪悍,素有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性格和精神。

老杨家这样儿的外来户,跟当地人很是干了几场架,才站稳了脚跟,得以安家落户。

同时,这也让老杨家的家传武艺,在湘省一地名声大噪。

这回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的举办。

有个湘省体育部门的领导特意点将,让老杨家派人参加。

现而今,正是个人或集体对荣誉的追求和重视程度最高的时期。

临行之前,领导们千叮咛万嘱咐,让参赛人员务必努力,去争取一个好的名次。

当然咯!

努力,总有成功之时;付出,就有回报之果。

如果,参赛选手能在这次大会上取得好的名次。

不但有丰厚的奖金可拿,还会获得一份进入湘省体育系统工作的名额。

能得到奖金固然很重要,能得到进城工作的名额,那无异于祖坟冒了青烟。

这种能够改变家族一人或全家人命运的机会,老杨家又岂能放过。

老杨家砸锅卖铁筹集了一笔路费。

派出杨朝义和杨永年父子这对最强组合,分别参加武道枪术青年组和中年组的角逐。

有道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老杨家武道第一高手的杨朝义,其实他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

津门是个嘛地方?

搁这儿周边,有“武术之乡”称号的地儿,都不下百十处。

津门,就是一个代表着华夏武道成就最高水平的藏龙卧虎之所。

说一句丧气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