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5章 导渗竹笼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导渗竹笼。”老周皲裂的手指在凛冽寒风中止不住的抖着。

导渗竹笼的最早应用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工程,其核心分水设施“鱼嘴”和护岸工程“飞沙堰”均采用竹笼络石技术。

李冰将竹编成直径三尺、长十丈的圆柱形笼体,选用白甲竹或慈竹编织,竹篾采用“横四顺三”经纬编法,形成六边形网孔结构,既保证卵石固定,又留出3-5厘米渗水通道。填充岷江卵石后堆叠成堤。

竹笼堆叠时呈“鱼鳞状”排列,利用错位间隙形成导渗路径。竹笼内卵石缝隙可沉积泥沙,随时间推移形成自然加固层,此特性在龙门镇现代防洪堤复刻工程中仍被沿用。

这种结构既能抵御急流冲击,又能通过竹笼间隙实现渗透排水,有效平衡水压。《汉书·沟洫志》记载其“盛以小石”的设计,既保证结构稳定性,又通过细石间隙增强渗透效率。

其“以柔克刚、导渗消能”的设计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2000余年水利工程技术发展。

这是这几天听到的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了,引得长孙冲哈哈大笑。

“马勒戈壁,承乾的这位髙姨祖父还是干过不少好事的嘛,回长安以后你跟我一起去拜一拜太陵。”

泰陵为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合葬墓,坐落于咸阳城西75公里处三畤原上的杨陵区。

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主持修缮前代帝王陵寝时,为避讳将“太陵”改为“泰陵”。

“杨坚老爷子,看在我爷爷为您冲锋陷阵的份上,保佑我一把吧。”长孙冲双手合十,飞快的拜了三下。

“当时东郡太守是谁”,长孙冲哼了一声,“要是挖开一看下面根本没有,或者烂的不成样子,我就把他的墓给撅了,这种大事都敢弄成豆腐渣工程,挖出来挂在东郡城上。”

“于仲文。”崔牧扒拉开长孙冲。

于仲文,北周至隋名将。祖父于谨为北周柱国大将军,父亲于寔袭爵燕国公。幼以聪慧称,北周时明断冤案,惩治豪强;隋初平尉迟迥叛乱立功,后任右翊卫大将军。晚年征高句丽兵败下狱,忧愤而卒。

“要去你去,于襄那家伙我打不过”崔牧懒得搭理长孙冲。

“他啊”,想着国子监里那位手臂比他腰还粗的家伙,长孙冲咽了口唾沫,小声骂骂咧咧,“什么货色,敢和我的襄城撞名,回去就让他改,敢不改我就带人霸凌他。”

“身高六尺,体重一百五十斤,害怕校园霸凌是吧(唐朝一斤约六百克,一尺约三十厘米)”,崔牧深深的叹了口气,“你这脑子真的正常吗,带着一群人,两人抓脚两人抓手,喊着我要霸凌你是吧。你和他撑死三七开,他三拳你头七。”

“哼”,长孙冲转过头,朝着众人大喊,“大家伙们加把力,当年这段埋过导渗竹笼!老周!带人往下挖六尺!活要见笼,死要见木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