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费尽心血培养出来的好大儿,怎能让一个“外人”用“几颗糖”就给带跑偏了。
所以才要雄英周转一道。
至于雄英之后的治国理念会不会受常升的影响?
朱标此刻并不抱着这样的担心,因为他和他父皇早都已经做好了这个心理预案。
并且无论是他还是老朱,都已经想好了,未来的大明第三代,必将是如同汉武帝一般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的一代。
虽然未必会对外大刀阔斧的征战。
但必然会对旧的统治制度发起猛烈的冲击,使其更适应时代的变迁。
而常升定然作为这场变革的压舱石和主力大将,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君臣之间的思想越是高度统一,越能将力往一处使。
所以,雄英学的越多越好。
至于他自己最终会形成怎样的治国理念,他老子和他爷爷都还活着。
未来还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朝夕相伴。
这种血肉至亲。
还怕抵不过他一个外人?
望着朱标狠心签下了雄英的这份“卖身契”, 常升便先放开了雄英,将这份“原件”慎之又慎地塞进了袍中,又誊抄了几张副本,让朱标一一签字画押。
都已经签了一份,也就不在乎多这几份副本了。
小朱再次看了一眼雄英。
那眼神中饱含着复杂。
小子,这是你自己选的路,哭着也得走完哈。
待到契书全部签订,常升一一收好,随即便折返回雄英身旁,双手扶在他腋下,向上一抛,在雄英的一阵咯咯咯笑和身侧再次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且已经做好了弯腰屈膝,随时准备以身坐垫接住,从半空中坠下来的太孙的随侍太监吃人的警惕目光下,这舅甥俩便笑着走出了殿门。
“舅舅,今日您要带雄英去哪儿授学啊?”
东宫在,此刻身高超过两米,骑在常升肩头上坐着大马的雄英,在平复了先前与常升逗弄玩耍好一番的兴奋后,探头望着穿行的宫道通往的不是通往大本堂的方向,开口发问。
“咱们就不去大本堂授课了,免得舅舅想给你授业,还得每日先跟那些老夫子掰扯一番。”
“那些人这会儿内斗的本来就凶。”
“再来舅舅一个外人横插一杠,往后你与你的那些皇叔和皇族兄弟,以及那些淮西出身的伴读们也就不必肖想能好好读书了,净看戏吧。”
“就看舅舅和那些老学究们斗法吧。”
“舅舅可是与你父皇签好了契书,得把雄英教授成材呢。”
“所以,舅舅不和他们争那一亩三分地了。”
“咱们直接去藏书阁。”
“今日啊,舅舅先探探你的功底,再教你如何有效的学习。”
朱雄英双手捧着常升的面庞低下脑袋,与常升四目相对道:“舅舅不去大本堂的话,能不能也帮雄英把大本堂里的事处理了。”
“雄英的皇叔和皇族兄弟,还有那些伴读,也得读书呢。”
常升莞尔一笑。
一手压住朱雄英的双腿,一手在他鼻尖上点了点。
“小滑头。”
“舅舅没猜错的话,这事儿,你父皇是准备让你自己学着处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