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7章 底下静悄悄,定有人作妖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常升的箴言,他早已经见证过不止一回。

虽不是预言。

但他基于人性的揣测,精准度高的吓人。

朱标倒并不怀疑是否有人有胆子这么做。

大明立国到底才十几年,兵锋朝外,对于北境的汉人遗民大多以安抚为主,加之需要迁徙百姓去往北京恢复生产和人口,除了边塞重镇和运输渠道的把守严苛,对于北境的民生治理的态度大多亦以宽宥为主。

也恰巧是这份宽宥,给了不少人得寸进尺的底气。

诸如白莲教的残余势力,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才得以苟延残喘。

如今有了充足的储备人手。

即便是将北境基层整个换一茬也未尝不可,所需防备的,不过就是这些人再生什么事端,弄出些天灾人祸来。

譬如,趁着夏汛秋汛用火药炸开黄河堤坝。

(常凯申:我怎么好像听到了来自祖先的回响)

对于那些在暗中支持的南方士绅阶层而言,北境无论发生怎样的动荡,又祸及不到他们身上。

虽说他们不敢在南境搞这一出。

(嘉靖:谁说他们不敢,他们可太敢了!)

可在北境,他们就没有这心理负担了。

在他们看来,北境人,甚至都不配称之为汉人。

哪怕死上一千万,只要能牵绊住朝廷的精力,不损害他们的利益,那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目送着朱标踏出别院。

常升的目光落在那缓缓闭合的朱门上,思绪渐渐飘远。

如今他已正式卷入了大明历史的洪流中。

从他先献策科举的那一刻开始,历史的偏转早已发生了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

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也不敢保证。

北境是否会真的爆发出这样的事件,他希望是不会。

因为一旦爆发,就真的证明了大明朝士绅阶级抱团的渗透力,也就印证了在大明变革的难度。

更印证了他家大外甥朱雄英史书中的早夭是被人阴害的可能性。

可以说。

历史中的大明国运的转折就是从朱雄英的早夭开始的。

虽说永乐大帝朱棣的功绩不错。

可那被称为史上最稳太子爷的大明太子朱标,以及太孙朱雄英顺位继位的历史可能性,仍旧是那么让人魂牵梦绕。

最关键的是。

他不是圣人。

此身与常家扯不开撇不脱的血脉是他不得不承认的。

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理想践行,还是为了子孙后代的传承和根本利益,他能扶持辅佐的大明继承人,有且只能有朱标这一脉。

所以即便最终是杞人忧天的结局。

他也不能让任何一种可能威胁到朱标和朱雄英继位的风险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