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亲自盯着赵戊将圣旨写好派人送往京城才满意的返回科尔沁。
赵戊后知后觉发现中了大公主的“奸计”,无奈事情已成定局,感叹草原的女人比狼还狡猾。
被美色迷惑的赵戊醒悟之后智商尚且在线。
从自身角度考虑,大公主和贾蓉联姻,他九皇子啥好处都捞不到,反而壮大了老大一派的势力;但从科尔沁和大夏联姻这件事去想,绝对符合大夏的利益。
作为儿子,赵戊当然清楚的知道父皇的雄心壮志,鞑靼人在雍乾朝主动和大夏联姻,史书上将会浓墨重彩的记上一笔皇上的丰功伟绩。
要知道鞑靼人从来都是硬骨头,根本看不上中原汉人,更别说联姻。
即便如今鞑靼没落了,那又如何?前汉匈奴单于臣服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后世只会记得雍乾一朝在对外交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而赵戊作为促成联姻的“推手”一定能够在得到皇上的夸赞。
望着大公主仪仗远去的影子,赵戊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塞外的冬天即将到来。
“也未必全是坏事,拥有科尔沁支持的太子和贾蓉,嘿!皇上难免猜忌,时下最重要是稳住阵脚彻底掌控西北局势,来人.....”
虽然在圣旨中写明科尔沁为何要与大夏联姻,但赵戊不准备等京城的明确回复,科尔沁绝对不能出事,否者阿速部统一漠北,大夏北方再无宁日。
即便阿速部统一漠北然后对大夏用兵,大将军的分量会更重,可他学得终究都是圣人学问,不想剑走偏锋,拿大夏的国运去赌。
赵戊很快安排使者前往阿速部告诫阿速大汗不许对科尔沁用兵,然后配合着使者的行动命令周庭、程强、李如海三人带领两万骑兵前出至科尔沁和阿速部交界处驻扎。
不得不说赵戊是矛盾的,想要彻底掌控边军,但却无人可用,周庭、程强和李如海还是贾蓉留下来的人,这些人参加过对土默特的战争,已经是整个西北边军战斗力最强队伍。
赵戊有信心震慑阿速部,本来就不适合打仗的时节,他判断阿速大汗只是想吓吓科尔沁而已,有大夏参与,阿速大汗除非想和大夏开战,否则一定会偃旗息鼓。
......
雍乾十年,大夏总体来说海内承平。
但在内部稳定,外部开疆的盛世下也隐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
辽东。
自镇国公被诏命回京担任兵部尚书后,新任辽东总兵原兵部侍郎文崇到任。
大夏自建国后对于东北边疆的管理采取的是“羁縻之策”,设立东北奴儿干都司,通过封授卫所官职,将女真首领纳入官僚体系。
并且给女真各部发放敕书作为朝贡的凭证。
女真部落的首领可以拿着敕书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路线到大夏朝贡。
而大夏则会进行隆重的招待,并进行赏赐。
目的是为安抚女真各部,使之不倒向鞑靼且不对大夏边疆袭扰。
女真在大夏处于渔猎向农耕过渡的阶段,和大夏之间的封贡朝廷只认敕书,因而敕书成为女真各部和大夏之间往来的关键,哪个部落掌握的敕书多,就能从大夏获得更多的资源。
当然敕书不会无限制的发放,到雍乾帝登基时规定,海西女真999道敕书、建州女真500道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