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九八章 战损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他们刚在齐腰深的壕沟里做好随时开火的准备,以葛朝忠为首的救援和突围队伍,就打着金海东路的旗号出现在了他们前方的地平线上。

祖克祥见状,心情为之一松。

虽然没有在疾驰而来又疾驰而去的人潮中看见自己兄长的身影,但他坚信疾驰而过的大约三千骑人马之中,必然有他兄长在内。

不过,还没等算清楚在这场骑兵正面对决之中自家兄长的金海东路到底损失了多少精锐人马,他就看见了大批留着金钱鼠尾头型的清虏马队追击而来。

祖克祥强忍住立刻开火射击的冲动,直等到大批清虏马队从自己正前方将近两百步的道路上疾驰而过,他才猛吹一声哨子,大声喊道:

“所有抬枪手听令!瞄准白甲兵的方向,开火!开火!”

杨振卫队的抬枪营装备的抬枪,是一种枪身总长达到七尺五寸有余的重型火枪,其枪管粗长数倍于一般鸟铳,所用弹丸也数倍于一般鸟铳。

在这样的条件下,其射程自然也远大于一般鸟铳。

当然,由于其枪身全重多达二十七斤,所以在成立抬枪营之初,杨振特意为每个抬抢手配备了一名辅兵。

不过时至今日,抬枪营的那些辅兵,也已经成长为了抬枪营的正兵。

野外无工事作战的时候,仍然是两人搭配作战。

但像今天这样,身在战壕之中,抬枪的枪身完全可以将战壕前方的筑垒作为依托和凭借,根本不必专门另找一人用肩膀来扛。

所以,抬枪营六百人,总计配备了六百杆抬枪,并排架设在他们身前战壕边沿的堆土之上。

伴随着祖克祥一声令下,六百杆重型火枪“砰砰砰”相继打响,一时间整个战壕上面硝烟弥漫。

而在远处的道路上,正在乘胜追击明军突围队伍的清虏,瞬间到下一片。

很快,紧跟在后方的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发现了抬枪手们埋伏的方位,突然脱离了汹涌的大队人马,朝着率先开火的抬枪手们奔驰而来。

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由混编在一起的掷弹兵们投掷出去的数十颗飞将军。

当然,祖克祥他们这些抬枪手和小队掷弹兵们发起的反击,在随后的大战面前,只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

随着抬枪营率先打响第一枪,被张国淦和张天宝一起部署在第二道防线上的数千火枪手和同等数量的掷弹兵们相继开火,一颗颗压抑已久的铅弹和飞将军迎面冲进了正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的清虏骑兵队伍之中。

一部分幸运躲过第一波弹雨和飞溅的弹片冲击的清虏,已经意识到自己中了明军的埋伏。

他们大呼小叫着想要提醒后方的队伍,更想拉住缰绳原地转身回撤,可惜他们后方汹涌而来的清虏骑兵,早已堵塞了道路,根本不给他们反身撤退的机会。

于是冲在最前面的清虏,只好放弃翻身回撤的打算,俯身在马背上,继续拼命前冲。

他们以为快速冲过这一段埋伏地带,就能脱离危险,然后那是不可能的。

杨珅与刘仲锦在喇叭口伏击阵地的后面,当道设置了一个由数十门轻重火炮混编的炮兵阵地。

如果说张国淦和张天宝他们的喇叭形伏击阵地,就像一个人向前伸开的两只手臂一样的话,那么杨珅与刘仲锦的火炮阵地,就位于这个人的胸膛附近。

其中装填了硕大实心弹的克虏定辽大将军重炮,每一炮打出去都能将猛冲过来的清虏骑兵中间打穿一条血胡同。

而装填了巨大开花弹的飞雷炮和冲天炮,每一炮打出去都能在几百步的距离上炸倒炸伤一大片敢于冲在前面的清虏骑兵。

为了避开当道设立的明军炮阵,许多清虏领队冲锋的章京们,纷纷策马冲入道路两旁的野地,想要迂回突破。

然而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埋伏在壕沟里的火枪手和掷弹兵们打死或者炸伤在迂回突破的路上。

身在清虏骑兵队伍中后段的人马意识到中了埋伏,而且埋伏的明军数量远远超过了逃跑的明军骑兵数量之后,纷纷迂回后撤,另寻出路。

但是这个时候,停泊的太子河上的金海镇战船,以瀛洲号、乐浪号等巨型夹板船上的重炮为主,纷纷开火。

一颗颗拖着“尾烟”的重炮开花弹呼啸着落入清虏骑兵队伍的中后段,将他们密集的队伍炸得人仰马翻。

身在杨珅炮兵阵地后的杨振,在附近炮击间歇期间听见太子河方向的隆隆炮声,心中大定。

因为光是瀛洲号、乐浪号和鲸海号这三艘巨型战船上的重炮,就有一百八十门之多,虽然它们停泊在太子河上只能一侧对敌,但也足有九十门克虏定辽大将军。

加上其他战船上零零散散装备的重炮,太子河方向水师船队可以利用的重炮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百门以上。

在一次战斗之中一次性投入这么多门重炮,这在杨振以往全部的作战行动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而随着太子河上百余门重炮的轮番开火,战场上胜利的天平迅速倒向了金海镇一方。

上一页 目录 书末页